沐鸣平台登录_壹周速读:数据指标与分析完全指南

www.pptschool.com 沐鸣平台注册 2020-05-19 2,227 次浏览 没有评论

上周更新了干货超多的设计工具合集,关于 UI 和产品类的实战好文也不在少数。不过,如果你是一名打算学习数据指标和驱动的设计师,那么千万不要错过了小专题「数据分析」哦~

干货·神器

Prototypr.io 最新一期的设计工具合集来了!这次的合集包含了23 款涵盖不同领域、针对不同需求的实用工具!无论是图库还是各种功能强大的 Figma 插件,应该都切中了许多设计师同学的需求,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能帮我制作风格超级复古的网页或者 UI 的 98.css !

上面这张图看起来是不是很有质感呢?不过这可不是我自己摆设的布景,而是运用合成方式将适当的画面合成到图库素材中的,也被称为「Mockups」,对于要展示一些画面来说非常有用。本文要推荐的「Mockup Photos」也是一款 Mockups 工具,不过算是老面孔了,两年前 Mockup Photos 还是付费服务(只有提供少部分免费素材),而现在他们向所有用户宣布:将 100% 免费对所有使用者开放!

新视野

从 Jeff Johnson 的《认知与设计》到 Steve Krug 的《Don’t Make Me Think》,在一本又一本和UI、交互、体验相关的经典书籍当中, Mac 系统的界面一直被作为范例来展示。Mac 确实是优秀设计的典范,是 GUI 设计史当中绕不过去的最重要的操作系统家族。那么它在早期阶段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看这里:

提到陈幼坚,相信在设计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他是香港设计界殿堂级的人物,对于他的作品我们也是如数家珍,比如,可口可乐字体、书法钟、万科集团logo、路易威登的茶道硬箱、还有他东情西韵的海报设计等等。很多设计师把他作为标杆,但是每个设计师的成名绝不是偶然,陈幼坚先生同样,半路出家,在设计公司蛰伏多年,才独立创业,慢慢小有成就,到现在成为一代宗师,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他今年已经 70 岁了,却仍然像一个老顽童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

数据分析

「设计师要懂数据分析」这句话,我们已经听过太多次,这次的小专题就专门说一下这个事情。

数据指标的类型各种各样,有些指标是被广泛使用的,如 DAU、新注册用户数、PV 等;还有些指标,是带有强烈的业务特征的,例如直播平台可能会关注新增主播数量,酒店预订业务更可能关注房间预订量,等等。那么在电商场景中,应该看哪些数据指标?

脱离开电商这个使用场景,我们需要掌握的数据指标还有很多:

了解数据概念之后,学会如何分析也非常有必要:

合理分析,毫无疑问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到设计当中:

用好数据指标,能够让设计更好地驱动产品,产生效果,比如这个 58UXD 的案例:

以及京东的这个案例:

当然,苹果公司也在 WWDC 上做过这方面的指引:

UI·产品

AJAX 之父 Jesse James Garrett 在 2007 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用户体验要素》的书,提出了从 5 个要素自下而上的建设用户体验。这套体系因其超强的普适性和实战指导性,被广为流传为 UX 设计中经典的项目创建与研究的方法论。这篇文章旨在教大家如何使用用户体验 5 要素深度分析产品设计,如何高级且不露声色地把它应用到你的作品集里:

如何根据设计目标使用合适的栅格化布局呢?在这里,我们将通过多个案例来研究布局设计,分析它们如何拓展到移动领域。栅格系统是一种系统的调整设计,建立层级结构和逻辑的方法。许多好的设计都使用了栅格系统,它让设计看起来更统一和协调:

在互联网敏捷开发迭代的过程中,设计自查可以提供全面的检测,为上下游更高效的合作提供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保证设计方案的完整是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对自己的产出进行查漏补缺,设计出符合需求的页面并保障产品顺利进行。那么怎么样的自查流程能够确保效果呢?来看看这份大神的总结:

门票详情页,商品预订模块,是很多产品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用户通过与这个模块的交互,完成对商品的浏览、比较与选择等一系列行为。下面这篇文章,基于美团 APP 门票详情页商品预订模块的改版,分析其具体改动点,并对其中的设计亮点进行提取、归纳和学习:

平面·视觉

当我们来到印刷厂时,会看见印刷机的输纸台下面堆着一摞纸,机器一开动,纸就一张一张地进去,变成印刷品一张一张地出来,这种单张纸印刷是大多数书刊、画册、海报采用的印刷方式。那么这当中有哪些知识是设计师必须知道的呢?戳这里:

职场

小而美的东西,大家都比较容易有好感,作品集也一样。体积小的作品集,对接收者来说,下载速度快,占用时间少,打开少卡顿,体验良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压缩的经验,让作品集又小又清晰:

工作满三年以后,如果要找工作、换岗位,就必须对自己能力有一个定位。当别人问你擅长做什么、想做什么时,可千万不能再回答「都可以、什么都能做」了。「都能做」看起来很牛逼,显得能力非常强,对任何业务都有信心驾驭。但实际上,这句话会让有经验的面试官看出破绽 ——那么怎么做才合适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