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测试路线_从业近15年,历经多个大厂,他如何看待最近超火的增长设计?
从业近 15 年,从腾讯、华为到字节跳动,周陟负责过亿万用户的应用宝,畅销国内外的华为P20,Mate 10,Mate20 等产品,现在在字节跳动负责一款海外B端产品。他有哪些值得学习参考的经验和观点?来看本次优设专访!
优设:
从腾讯到华为,再到现在的字节跳动,在这 3 家公司做设计有什么不同?
周陟:
规模上都是大型公司(字节跳动员工数也超过4万人了)的大型团队分属不同业务线的模式;
对专业深度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产品属性还是属于面向消费者互联网,消费者电子的领域(我目前在字节跳动的ES业务线有点不同,是toB属性更重一点);
腾讯:产品思维导向的公司,用户体验和数据驱动并重,典型的中国互联网产品打法,在产品运营上的经验非常强。对设计师的要求也很高,通道评审的职级通过率就能看出来,比较注重专业深度的训练,重视方法论的沉淀,团队文化比较开放;
华为:技术思维导向的公司,对设计师的理性思考要求比较高,尊重设计学科的底层原则,但是比较不理解设计师的直觉思考(个人感受),因为业务涉及面太广,且是全球化业务,所以对设计师的国际化视野有要求,英语能力有挑战,设计师在华为能更多的看到设计边界之外的知识经验,对训练综合能力还是有帮助;
字节跳动:不设边界,追求效率,比较放手让设计师去尝试,各个岗位也能接受设计师的挑战,同样设计师也要做好时刻被挑战的准备,整体工作文化更偏硅谷style,能感受到各个部门的伙伴对设计的要求都挺高,很适合愿意接受挑战和尝试新方法的设计师工作。我们团队在日常工作中也在刻意避免使用传统的方法和习惯,不断寻找更先进的设计思路和团队管理方式。
优设:
首席体验架构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能聊聊工作内容吗?
周陟:
其实可以理解成一个既关注整体又关注细节的设计专家角色,会负责团队管理,也会负责专项项目的指导和产出(项目没过保密期,这个时间还不能透露细节),负责整体系统的原则性的思考和框架性模块设计,有点类似苹果公司的体验布道师+HIG规范团队。
日常工作内容有:重要系统大版本的整体原则设计,交互框架设计,视觉风格探索设计,日常设计产出的迭代评审,设计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协同,内部设计团队培训,各种高层的设计项目汇报等,回答高层领导的设计竞争力疑问。
优设:
您怎么看待最近很火的「UGD 设计」?
附 UGD 介绍:https://www.uisdc.com/transform-ugd-from-ued
周陟:
叫什么名字不重要,知道自己设计产出的价值就好(包括商业层面和用户层面)。
中国的整体设计环境一直不是太好,所以很多公司的设计师还是处在不断证明自己价值的阶段,也就造成了很多国内的设计师要重复去强调设计逻辑,方法论沉淀,推导过程,销售设计提案,创造新名词等,这都是求生欲很强的表现,不过其实海外的设计师也会有类似的事情,因为你的合作方不了解你的工作内容和思考模式,是一个常态。
UGD做的事情并不新,互联网产品运营环节一直是效果导向的,如果你作为设计师不了解某些设计的目的是增长的话,可能只是因为没有背过KPI。
而且做增长也不完全是设计驱动的事情,这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市场、用户洞察,数据分析,研发测试,商业策略等)才会有最大化的效果。
如果大家对增长类设计案例感兴趣的话,可以订一下:https://growth.design/blog/
△ 周陟在 IXDC 2017 作为嘉宾对讲
优设:
从 C 端转到 B 端,这个过程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周陟:
我也是刚转过来不久,还在不断学习中,我们本质上做的产品并没有刻意去遵循什么才应该是C端,什么才应该是B端,我们的产品并不排斥C端用户使用。
就这些时间的工作内容来看,B端的产品设计比较关注的底层逻辑是:「工具价值」和「帮助客户商业成功」
很多C端的产品其实是不具备绝对的工具价值的,所以被替代性很高,往往逼得工具就是要么转内容消费,要么转社群电商。但是如果你装一个 Photoshop,就是具备绝对工具价值的;
C端的产品一般是把用户当消耗品,所以流量竞争,获客成本,转化率就很关键,B端产品需要创造商业成功,所以更多需要行业理解,领域洞察,用户价值留存和维护;
对设计师最大的挑战是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设计产出价值的视角要变,自己站的位置要变,理解了这个其他都好办,至于什么用研方法,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的方法,还是属于纯设计范畴的事情,没什么特别的变化。
优设:
做海外产品,和国内产品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
周陟:
出差比较多啊,得尝试理解海外用户的思维,要敬畏不同人群的真实处境和诉求,不要夜郎自大
中国其实因为经济发展飞快,互联网产品成熟度还不错的原因,在面对海量用户的产品经验上其实不输任何一个国家,但是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在文化理解,整体价值观上对不齐海外用户需求。
具体到设计层面,全球化的文化兼容,包容性设计,多语言的处理,多人群的用户同理心,无障碍设计的重视程度等,都和海外的西语体系下的产品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当别人的产品把这些要素作为基本配置的时候,国内的很多企业,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些是阻碍产品国际化成功的重要原因。
优设:
在您还没有进入大厂,拥有巨大影响力之前,有哪些经历/事情使你受益无穷?
周陟:
我好像也没什么巨大影响力,大厂光环=影响力这件事我个人比较反对。
我待过的公司形态比较多,这算一个收益吧,能理解不同文化,不同规模公司之间设计师和团队的困惑,还有如何与这些企业中的设计合作部门打交道;
我基本没有“这件事不应该是设计师做的”思想,每一次新的需求和挑战其实都是新机会,也因为参与过很多不同的项目,包括公司的,个人的,朋友的,无论是做设计公司,还是在大厂做项目,还是参与开咖啡馆,设计潮玩和唱片,甚至写博客,写书,参展,我都觉得是在做设计,然后认识了各行各业的朋友,他们又给我很多新的启发,这是最有意思的事;
乐于分享且认真对待每一次分享,在国内其实交流氛围不是特别开放,你不分享别人说你高冷不爱分享,你分享了又有人讲你好为人师。我其实在做设计的这些年,也思考过这些分享真的有意义吗?别人听了会获得很大帮助吗?最后我想通了,我分享就是为了怕自己以后记不住留个纪念,不带包袱但尊重听众就够了。
△ 周陟的设计潮玩
优设:
马上就到高三毕业生的志愿填报时间了,您有什么建议能给到TA 们吗?应该如何度过大学时期呢?
周陟:
设计类方向的话,国内的传统四大美院,还有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考虑直接申请国外的设计类院校项目,未来全球设计合作的机会大大增加,提前有海外经验和视角不但是行业的需要,也是各大公司招聘的趋势;
大学期间一方面是学习知识,一方面应该不要浪费时间,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发现自己的天赋。天赋是什么?天赋就是那些别人不用憋着你,你会长时间投入且乐此不疲的职业性活动(创作和生产,非垃圾娱乐)。
比如我记得我在大学期间,网吧里面大家都在CS和传奇的时候,只有我泡在设计论坛和PS上通宵达旦。
因为持续保持热情,让自己产生正反馈是很困难的事情,如果找到了就投入所有的精力去提升自己的水平,积累自己的作品,然后带着实习经验走入这个行业。
结语
感谢周陟老师的回答,只言片语间收获颇多。想感受周陟老师更多思维的精彩火花,可以看看他最近新出的两本书:《闲言碎语 : 体验设计师应该知道的那些事》+《设计的思考:用户体验设计核心问答》,是他历经7年沉淀的设计思路与方法论集合,特别适合设计师阅读学习。购买链接 → https://item.jd.com/4982818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