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新闻58255957_用一篇文章,帮你看懂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在历史当中属于一个不容易清晰甄别的风格,退一万步而言,没有经过专门了解,其实大部分西方历史风格在我们眼中就是两个关键词:分别是“欧式风格”跟“古典风格”,顶多再加一个“罗马风格”。
巴洛克(Baroque)这个名词源自于西班牙语,本来的含义是“变形的珍珠”,有“艳俗”的意思,听起来就感觉不太好,所以作为一个形容词“巴洛克”自带一种“不太正经”的气场,因而起初就是贬义词,随着巴洛克在欧洲慢慢风行才逐渐褪去这种不良色彩,直到如今早就没了这个意思,变成了华贵与繁盛的代名词。
但仅仅几个词汇无法述说清楚巴洛克的本质与特点,今天咱们一起来了解,看看这个风格能给我们设计工作带来什么养分。
关于巴洛克风格的形成问题,如果认真细说起来将会变成绵长的历史课,所以我们将以一个精简方式陈述,就是著名的「时间、地点、事件」法。
话说16世纪中期,位于欧洲南部的意大利在都城罗马召开一个著名会议,主题是讨论“天主教会的核心地位问题“,史称“特兰托宗教会议”(The Council of Trent),这个会议历时了整整18年,可见其艰难程度,与会者有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及法国四个国家的教士,会议最后的成果之一就是天主教获得认同,其教皇是所有宗教教会的最高权威。
△ “特兰托宗教会议”
会议结束后意大利的天主教就希望主导一种艺术风格来向教徒传达凯旋与胜利的画面,同时掩饰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社会与经济危机,因而这个风格从定调开始就有着浮夸与幻象感,慢慢的这个风格就被称作:巴洛克。
于是乎,在1560年到1660年期间,意大利境内兴建了大量巴洛克宗教建筑,还用巴洛克手法去重新装饰或者翻新过去的老教堂,巴洛克就这样慢慢在意大利的艺术探索中被有意形成,其后传到法国获得进一步放大,此为后话,我们先按下不表。
了解一个古典艺术风格必须要抓“关键帧”,因为风格与风格之间经常存在交叉重叠,很多时候我们说某个设计是某个风格时,通常只表示这个风格元素存在更多,比例更高,在古典历史风格中,纯粹一种风格用到极致的情况其实不多。
巴洛克诞生期间刚好与伽利略、哥白尼等科学家同一个时期,那时候科学研究获得质的飞跃,比方“日心说”的提出,还有光学新认识等,在此背景中,善运用光结合空间节奏也成为巴洛克建筑的重要特点,另外,音乐剧的舞台元素也成为当时艺术家借鉴的灵感,最后则是大量形象化的浮夸雕塑装饰构件。
△ 哥白尼同志
于是我们首先发现了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善于用光”、“舞台感”及“浮夸雕塑装饰”,最后一点几乎贯穿了大量古典风格,因为那时候的建筑师大部分都是画家、雕塑家与石匠出身。
拥有这几个特点的代表作品位于罗马,叫“圣马利亚·德拉·维多利亚教堂科纳罗小礼拜堂”,被视为早期巴洛克风格的重要作品,设计者为吉安·劳伦佐·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是意大利17世纪极为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及建筑师,此人后面会重点介绍,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礼拜堂。
△ 科纳罗小礼拜堂
礼拜堂的视觉焦点在居中的雕塑上,雕塑作品有独立名称叫“ 圣特蕾莎的狂喜”,讲述了西班牙圣女圣特蕾莎一个梦中体验的故事,贝尔尼尼将时间定格在左边天使轻击右边圣女这一个瞬间,自然光源透过上方天窗间接射入,配合顶部材质反射成一道道金光,这种引人入胜的戏剧效果处理,配合大堂一种舞台化结构设计,让看的人感觉自己在看一幕戏剧,好像天使随时都会击向圣女,视觉上充满了动感与张力。
△ 《圣特蕾莎的狂喜》
巴洛克建筑另一个典型特点就是“建筑立面”的雕塑化,建筑师们通常喜欢采用弧形制造一种波浪起伏的立面,膨胀与收缩的形态除了让立面有夸张的视觉深度效果,更是让人感觉建筑拥有生命力,似乎是能呼吸的有机体。
典型的代表作品有罗马的“四泉圣嘉禄堂“(外文名:Chiesa di San Carlo alle Quattro Fontane),设计师为佛朗西斯科·波洛米尼(Borromini),我们可以感觉到建筑的凹凸感非常强,阴阳虚实的变化很明显,有一种会随时会“变形”向人扑来的感觉。
△ 四泉圣嘉禄堂
我们发现上述两个建筑存在一个共通点,无论室内或者室外,建筑表面的装饰都夸张到极致,这种极致除了体现在繁复程度,还有制作材料的丰富,比方大理石、石膏、白铁皮、青铜、灰泥、甚至黄金等都会被设计师采用,其装饰手法跟哥特那种重视装饰,细节繁复的风格十分相似,可能是彼此都跟宗教联系密切相关。
△ 四泉圣嘉禄堂立面图
所以大家在甄别巴洛克风格时候,应该密切关注这几个特点,并注意前面谈及的比例问题。
巴洛克风格中的典型设计师就是前面谈及的贝尔尼尼,他是巴洛克艺术中中风格最鲜明的代表者之一,作为艺术家的他身份多重,一生高产,分别从事过绘画、雕塑、建筑、舞台设计甚至烟火(烟花)设计等。
△ 贝尔尼尼
因为贝尔尼尼设计了大量罗马主要建筑作品,包括雕塑及喷泉,所以罗马城里主要的风格可以说是贝尔尼尼确立的,坊间甚至流传一句话“罗马是贝尔尼尼的罗马”,可见其地位的海拔有多高。
前面我们已经谈过建筑,现在可以从贝尔尼尼的雕塑作品来了解巴洛克风格,某些时候一种艺术风格的覆盖是全方位的,比方巴洛克除了建筑雕塑,还有绘画、音乐甚至文学等领域的的表现。
我们选一个大家应该比较感兴趣,同时又是典型巴洛克风格的作品,这个作品充满了荷尔蒙气息,名为《被掳掠的普洛塞庇娜》,是贝尔尼尼23岁时的创作,雕塑的故事背景源自希腊神话,左边那个狰狞男子叫冥王,被强行抱住的美貌女子就是普洛塞庇娜,因为冥王被其美貌吸引,于是忽然从地府冒出来抢走其作妻子,所以这是一个超越阴阳界的“耍流氓”事件。
△ 《被掳掠的普洛塞庇娜》
作品让人最震撼的地方是贝尔尼尼采用大理石这种硬朗材质居然雕刻出柔软、剔透、润泽的肌肤感,精美绝伦,单纯看图片就感受到肌肤肉感,除此之外,女子的抗拒与厌恶,男子的喜悦与冲动,被贝尔尼尼塑造得栩栩如生,头发与衣服的细节也丝毫不马虎,用如今的话来说就是匠心精神。
此时我们来了解一下巴洛克在雕塑中的体现,主要为两个方面,其一是造型上采用曲线与曲面等生动形式,突破了古典及文艺复兴的端庄和宁静的规则,着重强调变化和动感,与建筑的理念是一致的。其二则是打破建筑空间与雕刻的界限,使它们互相渗透,强调综合的艺术形式,这一点我们从前面的建筑作品中就领略过。
除了贝尔尼尼为代表的雕塑,巴洛克风格在绘画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比利时的鲁本斯、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Diego Rodriguez de Silva y Velazquez)等等。
△ 巴洛克绘画代表作品《夜巡》
谈巴洛克不聊法国可谓难以服众,曾几何时大家一度认为巴洛克源自法国,原因多数因为洛可可风格的缘故,大部分人无法清晰辨认这两种风格,甚至认为两者是同一回事,但其实彼此只能说是近亲,具体的区分我们留待谈洛可可风格时候再聊。
话说17世纪之际,法国的政治与社会背景十分适合艺术文化发展,统治者有意将巴黎打造为欧洲艺术中心,而此时“统治”各个艺术领域长达5个世纪那么久的罗马风日渐式微,毕竟审美总会疲劳,所以当巴洛克风格从意大利传到法国,立马获得快速的传播发展,落地生根。
△ 法国巴黎
首先意大利的建筑师被法国宫廷盛情邀请到法国参与设计,比方1664年时候路易十四的宅邸卢浮宫拓建就请来意大利巴洛克的“名角”贝尔尼尼,他的设计方案提供了典型的巴洛克形式,采用律动的线条,波浪纹的走势,可惜法国人认为少了古典韵味,没有采纳,在法国人眼中,讲究比例匀称,平衡及线条简洁的古典风格建筑才是正统,因而巴洛克风格在法国多数用在了室内设计中。
△ 贝尔尼尼版卢浮宫设计图
真正集法式巴洛克之大成的作品是凡尔赛宫,这个宫殿所在地原本是一片荒地,1624年时候路易十三在此修建了一座两层的狩猎行宫,他去世之后儿子路易十四继承皇位,在其完婚后就决定将皇家行宫从卢浮宫迁出,而新的行宫就在父亲狩猎行宫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变成著名的凡尔赛宫。
△ 凡尔赛宫
宫殿的建筑外观其实还是比较标准的文艺复兴风格,讲究庄重与雄伟,朴实与优雅,设计者为J·H孟萨,他保留了路易十三时期狩猎行宫的建筑结构,正面朝向城市,在两侧增加了长长的翼楼,建筑正面由25根轴线组成,圆柱组合的前凸部分与墙壁表面的凹入交替出现,让整个立面工整之余显出一种律动的灵气。
其中最具法式巴洛克色彩有几个地方,比方朝向花园的大长廊,这个长廊链接了国王与王后的房间,并在此陈列了他们丰富的艺术收藏品,长廊两边装点了无数闪耀的镜子,很多银制的陈设品都由当时顶尖的工匠精心制作,帷幔上是精美绝伦的金线刺绣,拱顶则是唯美的错视画,记述了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历史场景,经过这样一番设计,巴洛克那种讲究动态与幻象感的形式完美呈现了出来。
△ 凡尔赛宫大长廊
除了长廊还有宫殿北侧的巴拉蒂娜小教堂的圣坛,小教堂有开放式的拱门与拱廊,还有非常多的窗户,让空间的光亮度充足并且呈现出一种通透感,这也是巴洛克常见的采光手法。
△ 巴拉蒂娜小教堂
最后是坐落于花园中的大特里亚农宫,宫殿远离了喧嚣的朝堂,是比较私密的宅邸,宫殿由多座建筑组成,每座只设一层,分列左右,中间通过开放式的柱廊链接,这个柱廊有一对一的的粉色大理石圆柱,支撑了一条线性横檐梁,梁上再架上平屋顶,这座低矮建筑在水平方向的延伸就采用了巴洛克风格中常见的视觉透视手法,让空间显得更加宽广。
△ 大特里亚农宫
我们从前面的作品及人物故事中了解到,巴洛克不管在建筑、平面或者雕塑上,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分别是:强调光的使用、善于运用动态制造幻象感、丰富并且浮夸的装饰细节等,其精神内核是希望透过艺术形式呈现一种繁盛景象,而不论其真实与否。
在如今时常提倡“不再谈风格”的时代,巴洛克对我们还有什么样的参考价值呢,其实在21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中会看到巴洛克的应用,后现代主义是种新旧融合、兼容并蓄、甚至带点玩笑意味的折中主义风格,有大量对古典风格的重新应用,这是其中一个情况。
△ 后现代风格建筑
同时,巴洛克因为有特定风格意象所以不会完全消亡,比方如今我们看到比较多的商业设计应用在于电影、服饰、妆容及软装设计当中。
△ 巴洛克风格妆容
比较著名的巴洛克风格电影有《巴黎春梦》及《战争与和平》,主要体现在场景布置、空间运用、布光手法、及家具服饰等。
△ 巴洛克风格电影
服饰其实属于巴洛克在当代设计中时常重现的主要载体,所以时装界甚至形成了“新巴洛克”这样的称谓,其中最擅长玩巴洛克风格的品牌是意大利米兰的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巴洛克风格的服装没有修身的要求,偏向宽松与华丽,给人一种圆润感,同时羽毛、大檐帽、蕾丝、花袖都是巴洛克的经典元素。
△ 当代巴洛克风格服饰
在用色上巴洛克常见的颜色有金银色、宝石质感的红黄蓝绿等,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某个年代盛行的风格会导致其时任何物件的风格都以其命名,基本到了没理由的程度,所谓的理由都是后世强行附加的,同样的情况还有洛可可、维多利亚等。
而室内设计中除非有特定的目的,一般不会彻底的还原巴洛克,普遍都是借其元素或者手法进行结合运用。
△ 巴洛克风格室内设计
其实要看在中国地区的巴洛克,建议大家可以去上海,因为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建筑曾经大量涌入中国,上海的董家渡天主教堂、上海汇丰银行都能找到比较地道的巴洛克元素。
△ 上海董家渡天主教堂
我们今天的分享到这里,下回聊“洛可可风格”。
感谢各位,下期再会!
用一篇文章,帮你看懂艺术史最重要的时期:文艺复兴
[m]引言[/m] 文艺复兴在历史长河中是个伟大存在,其冲破了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类的束缚,促进大家思想的解放,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其中自然少不了艺术设计领域。
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设计史太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