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测速登陆掌握3个步骤,从零到一创建可协作组件库

第一个层次的组件库要解决的是单个项目内的复用,同时也能保证整个项目的设计统一性。如果同一个项目下如果有多个设计师,为了保证各个页面的交互和视觉一致性,一个统一的标准就更有必要了,而组件库可以说是这个标准的具化,不同的设计师使用同一个组件,沐鸣测速登陆可以有效保证页面的一致性,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那,这个时候就一定必要创建组件库吗?恐怕也不尽然,如果这个项目需要快速开发上线进行验证,后续发展路线也很模糊,那牺牲部分一致性,容忍不同页面的相对差异,或者用类似复制粘贴这种粗暴方式等等来达到目的,也许性价比更高。
第二个层次的组件库,沐鸣测速代理其价值在于多个项目间保持统一性,解放设计师重复性的工作。这个价值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些项目之间是需要保持一致性的。
第三个层次的组件库,则是为了更广泛的提高效率,它已经跳出了设计师这个范围,和其他职业产生了联动,涵盖了研发技术甚至更多专业人员,也被称作业务型组件。虽然同样的模块不用再重新设计也不用再重新开发很吸引人,但这些组件的设计是否能被使用方认可?原有支持的技术栈是否与使用方需要的一致,学习和推广这些组件的成本是否能够得到同等回报?相关的公司流程、规则和资源是否方便对组件进行学习、推广和使用?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三个层次的组件库层层递进,每上升一个层次,听起来就越吸引人,所耗费的精力却越大。
做到最好的,诸如谷歌、微软、苹果、阿里等等,在业务上也有同等布局,比如需要开放给广大的开发者形成生态平台。这个时候,组件向外部赋能,不再局限于公司内部,所发挥的价值已经远远大于其所耗费的精力。
但作为一个新的组件库,我们首先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认要不要创建组件,而不是仅仅因为它美名在外。不做组件库,或者使用第三方的组件库,都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为了做组件库而做组件库。当确认这个组件库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下依然有创建的价值,我们就要把这个价值更具像化,成为切实可行的目标。
第 2 步:借鉴 OKR 思维,创建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体系
进入公司的第二年,我开始基于我涉及到的三个 B 端产品来创建组件。
每一个 B 端产品其实都是一个系统,是平台+应用的结构,数据信息在这两者之间运转。虽然看着挺庞大,但首先,这三个产品体系都是基于一个统一的产品价值(AR 技术)来映射到不同应用场景(远程视频、巡视检查、展览展示)的。其次,在人力资源的配备上,三个系统的产品、研发和设计负责人都同属于一个团队,团队优先级一致。另外,虽然主次分工不同,但同一个产品经理或设计师都会同时涉及到三个产品线的定义中。
所以,在建设组件库的时候,我直接提炼了三个产品线的相同功能模块,给出了包含多个页面和多个交互逻辑组合而成的功能模块,对于市面上大多组件库会包含的按钮、提示、弹窗等也没有专门罗列,只将 AR 眼镜上有过特殊交互说明的模块给标示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