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注册登录网_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就远超过五年的设计师?(二)
那些工作两年的设计师,为什么成长速度这么快?本系列邀请了多位设计大咖,为你揭秘他们快速成长的秘诀。
往期回顾:《为什么有人工作才两年,能力就远超过五年的设计师?》
优设:
您有哪些坚持了三年以上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刘津:
读书(十年以上):我从 2007 年在同学的建议下开始有规律地看书。其实看的也不是很多,差不多一周一本或两周一本。当然一开始可能一个月一本,因为以前没有读书的习惯,所以阅读起来很费劲,后来才慢慢快起来,可以做到几天一本。我读书不限类型,文学类、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科学、设计专业方面的书籍都有涉猎。
几年之后,感觉整个人发生了很大变化,境遇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以前觉得自己反应不够快,脑子空空的,后来却成了别人眼中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写文章(八年以上):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觉得什么都不懂,就经常在网络上看前辈写的文章学习。后来我就想,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尝试写写,就当作是一个学习和总结的过程。一开始也是很困难,一周才能勉强挤出一篇文章来。过了一年多才慢慢找到感觉,可以在 20 分钟内写完一篇。正是这种坚持,才有了后来的畅销书《破茧成蝶》系列。
运动(三年以上):以前经常加班也不觉得什么,几年前就感觉整个人状态越来越差,动不动就腰酸背疼。后来有同事给我推荐了 Keep,我发现用这种方式还挺容易坚持的,不知不觉到现在已经三年了。我感觉运动对人的改变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有脑力上的,还有心情上的。总之真的很推荐现在的年轻人多运动,尤其是互联网从业者。
优设:
对你职业生涯帮助最大的习惯是什么?
刘津:
我感觉还是实践和总结思考吧。这就是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以前学的时候只是理解字面上的意思,工作以后才发现这真的很重要。我见过很多从业者,工作十多年了没有太多的成长,年复一年的重复自己。就是因为没有总结的习惯。
当然工作经验多是有优势的,可以变得更加熟练。但是这种熟练,我感觉三年,最多五年已经足够了。再往上积累就真的只是增加时间而已了,并不会产生质的变化。
每次我在总结的时候,都会发现很多在实践中没有考虑清楚的问题。这很正常,因为工作的时候我们真的来不及思考,在夜深人静时才可能有很多灵感和启发。当我带着这些思考去进行下一个项目时,我就在积累量变,渐渐地成为质变。
但是如果没有总结,只是在不断地进行项目,那么我想,除了我变得更加熟练以外,我应该不会在思想上有更多的升华,也就很难有质的进步。
很多人说我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很强,其实我觉得没有谁天生比谁更强,优势都是通过时间的积累熬出来的。
优设:
刚进入职场的设计师,应该培养哪些习惯才能快速成长?
刘津:
我知道很多年轻人并不喜欢看书或者总结,这个没法勉强。但是对于新人,我只有一个建议,就是主动。
我发现同样是新人,主动性强的人明显比其他人进步更快。
什么叫主动性强?就是你给他布置一件事情,他会立刻给你反馈,你反馈了一点,他第二天可以给你三倍的东西。然后你再反馈,他第三天在你反馈的基础上给你五倍的东西……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发动机,你稍微踩一下油门,他就能自行跑好几公里。
但是大部分人是怎样的呢?你布置完一件事情,然后对方没影了。过了几天你询问进度,勉强对付了些东西交给你。你给了反馈,过了好几天对方还是没动静。就这么不停催,最后只能给到自己预期 60 分不到的东西。就像一个生锈的自行车,使劲踩也前进不了几米,最后你只好下车推着它往前走。
当然我形容的有点极端了,大家理解就好。总之就是快速成长的人普遍有一个特点:自驱力和行动力非常强。他永远可以在你反馈的基础上自己多走一步。但就是这么一小步一小步的积累,最终成为了一大步。
优设:
有哪些不注意的小习惯,长此以往对设计师有害?
刘津:
不注意总结,这个前面已经讲过了。
不经思考就争论:很多设计师非常爱惜自己的作品,容不得别人半点质疑。我觉得这可能不是一个太好的习惯。可以用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别人的建议,当然最终还是自己拿主意。
办事拖沓没有结果:好的设计师手都是比较快的,设计质量重要,效率也很重要。
有话憋在心里:设计师往往是比较敏感的一群人,所以很容易有想法又不表达出来,这样容易憋出内伤。建议积极和同事、领导沟通,这样有益身心健康。
暂时就想到这些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工作习惯
2015年,我人生跌入谷底。经历过一段痛彻心扉的感悟和思考后,从 2015 年至今,短短几年内,我的工作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下来我将详细地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养成良性的工作习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帮助大家找到自己的方向。
这里分为 4 个点来深度分析:
- 保持初学者的心态面对工作
- 学会每天进行一次自我反省
- 分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区别
- 定制长期计划并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去实现
保持初学者的心态面对工作
每天都保持饱满而富有激情的职业状态来迎接任何挑战,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各样繁杂的外界因素对自身造成的干扰和影响。
每次展示一段新的项目内容时,我首先会把自己调整到一个初始的小白状态,通过项目调研、收集资料,去了解整个项目的来龙去脉,学习我从未接触的词语和概念(杜绝不懂装懂带来的后患)。在此基础上找到一个全新的状态,更好地完成工作项目。
我记得三体中有一句话:「无知和愚蠢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句话印在我的脑海里,时刻提醒着我: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我都要保持一颗初学者的心。
学会每天进行一次自我反省
每天完成工作内容以后,我都会在睡前进行一次冥想反省,闭上眼睛去思考今天我做了什么;什么事情做的是有效率的;什么事情做的是糟糕的;我该如何改进和调节自己的状态,才能让明天的我最快速地进入最佳状态。
冥想过后,我会以关键词的形式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记忆符号,并记录在笔记本上。当新的一天开始时,我只要打开笔记本看到上面的关键词,就能很快地联想到我思考的内容、思考的过程,然后利用上班中的碎片化时间,引导自己去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升自己。
形成这个习惯后,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刚开始的时候思考比较无序,但是时间一长,知识和经验逐渐积累,很多问题就能一一化解。我很少依赖电子设备来记忆内容和知识,而习惯于运用大脑和记事本去记忆一些关键信息和重要知识,这个行为方式让我的记忆力在短短三四年内就获得了显著提升。
分清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区别
早期,我的从业经历所产生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都比较单一,这也导致了我对于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界限判定比较模糊,时常误以为集体目标就是我个人的目标,也间接导致环境改变后,产生了一些对工作和职业目标的深度迷茫感。
后来,在系统的自我总结中,我终于提炼出「以自我建设为基础,以提升设计能力为奋斗目标,以建立品牌形象为指导思想」的宗旨。在日常的工作项目中,集体目标势必会对个人目标形成一定的压制,但我会适当地调节个人目标的部分内容,以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在后期随着实力的积累,我的个人目标逐渐成为主导我前进的核心动力,相对来说,工作中的集体目标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最后达到一个临界点,我就开始自主创业,走自己的路了。
定制长期计划并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去实现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是我从业以来最直观的感受。所以每当我订制一个长周期的计划时,会把这个计划拆分出若干个很小的细节问题,在工作和生活中逐一去寻找解决办法。
每个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方法总比问题多。只要用正确且高效的方法论,就能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下以不变应万变。很多问题前辈们已经通过各种形式解决了,可以通过书本学习、沟通交流、观看视频等方式吸收掌握这些方法。
我个人习惯在一个长期计划已经接近尾声的情况下,再开始连续性地定制下个阶段的计划目标,这样就不会在这期间出现比较长的目标真空期(失去目标的情况下,很大概率会导致自我懈怠、方向迷茫)。
2. 生活习惯
工作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我个人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得到了很大改善,摒弃了之前的一些陋习,让自己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稳步前进。
这里分为 3 个点来深度分析:
- 保持稳定且规律的作息时间
- 养成每天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
- 提高自己的设计洞察力
保持稳定且规律的作息时间
我在工作日周一至周五这个时间段里,均保持稳定且健康的作息时间,不熬夜不睡懒觉。偶尔会有加班,但是都会在 11 点半左右准时上床,然后阅读书籍、学习知识给自己充电。
双休日的时间里,我一般会在下午跟学生探讨交流设计问题,专研某个领域的设计内容,保持一整周都不断地接触设计。
养成每天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
工作日期间,我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短平快的阅读学习。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以主体信息为图片的书籍为主;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我会选择阅读一些思维启发类型的书籍,来缓解高强度设计工作带来的疲劳感。
双休日时间比较充裕的时候,偶尔会在图书馆寻找一个适合阅读的角落,沉淀下来充电学习系统的知识。根据个人经验,阅读纸质书籍会更容易进入状态,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其他内容带来的干扰和影响。
提高自己的设计洞察力
从 2015 年开始,我深刻地意识到做设计不光要与电脑打交道,也需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抓住每个与设计相关的因素。依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洞察力,从身边的美好事物中获取设计灵感。
比如之前在泰国度假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独特的图案样式、视觉表达、风俗文化……这些元素都可以运用在设计创作中,碰撞出全新视觉形式,产生新的价值和视觉美感。
提升自身的设计洞察力,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很多被忽略的细节,也能在生活中积累方方面面的灵感资源,为自己的创作添砖加瓦,帮助自己的设计更上一层楼。
第二期的优秀习惯分享到这,第三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欢迎大家多多关注优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