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平台注册_2020 年想转型 UXD 设计师,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针对 UXD 的讨论,其实从来就没有消停过,不同的人,对其理解也不太一样。作者恰好从产品 UI 转 UXD 将近两年,有点自己的小启发。所以今天从产品视角,系统化谈谈,相比 UI 而言,UXD 应当多掌握哪些能力及思维,包括如果 UI 想要转型 UXD,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UXD 的兴起,实际上是为了帮助设计师更好的解决设计价值的问题。毕竟在商业模式中,UI 层面带来的价值非常有限。所以要想提升设计的高度,更多时候设计应该从商业链路出发,来规划产品策略,并给用户带来一致性的体验认知。这也要求着新兴的 UXD 设计师,不能像之前的视觉设计师或者交互设计师,单点视角地看待业务需求,脱离商业,脱离链路。因此 UXD 设计师相比 UI 设计师,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更大。也就是在做好设计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再拔高一层,各条链路去打通打透,拓展更为宽阔的视野,制定更广阔的设计策略,提升到更高的设计高度。
范围广了,链路也得增加,所以 UXD 设计师应当具备全链路理解洞察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全链路 ≠ 全能。不是说你掌握了多少个技能,精通多少软件,就能称之为全链路、全栈设计师。所谓的全链路设计,是能在用研、产品、运营、市场、开发几个领域分别建立认知,结合不同领域的诉求全盘推进设计策略,来促进商业目标更好的落地,完善更全面的用户认知。一个产品需求到 UXD 手里,不应该是单环的,从它的背景到最终落地的方向,UXD 应该参与其中。这样 UXD 输出的体验策略,才更能影响最终结果。
通俗来讲,就是一个需求,UXD 设计师可以很清晰地知道如何通过用研手段,结合产品思路,满足运营市场诉求的同时,输出有效的设计策略,包括懂得开发原理,让开发按照预期,将方案完美落地,将价值最大化。
这也意味着 UXD 的定位,是产品与业务的全链路体验架构搭建及执行者,在整条业务线,UXD 设计师不但是业务的最前驱,还是最了解用户、最知道用户需要什么的那个人。
思维敏锐是基本功,UXD 必须要有产品及业务思维,包括非常熟悉产品业务的运转关系,知悉价值从 0-1 的生产裂变,才能把控住复杂的流程。
所以转型 UXD 设计师,有哪些思维是不可缺失的?
产品是一个可满足市场用户需求,可创造持续价值,商业模式清晰的常变载体。而产品经理,则是在该过程中落地执行,解决问题并寻求创新的一群人。上述产品定义中有 4 个核心的点,分别是:满足用户、创造价值、模式清晰、常变。
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定位,面向的人群也都千差万别。比如微信读书,面向的是喜好读书,乐于学习的一批人;网易云音乐,面向的是喜好音乐文化,并注重文化交流的一批人;而哔哩哔哩,主要面向的是喜欢二次元,有探索欲的年轻人。每类产品,都有着不同的高活跃目标用户。哪怕产品类型一样,所面向的用户心智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不同阶段的人会有不同的需求,无论是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还是自我实现。一个好的产品设计,总能满足用户的欲望,无论是贪心还是炫耀或是趋利。能活下来并保持着运营的产品,一定是能解决某一类人的实际需求的,无论是心理,还是实际意义上的。
产品的每一个新需求,实际上都是为了解决某一类问题,无论是为用户而解还是为业务而解。理解这个需求背后的原因,这个需求能解决什么问题,除了 PM 外,UXD 应该是最清楚的。假如连需求的重点服务对象是谁,需求背景都不弄清晰,那么又怎么能挖掘到需求设计中的核心差异点在哪、评判一个需求做好的标准在哪?这样产出的设计又怎么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呢?
举个例子,很多时候产品侧为了完成业务需求,会添加较多的个人主观意识在里面,比如把这个模块加大加红,再来个动效,吸引用户注意力,提高点击效果。
一口答应,立马想更多的设计形式来突出这个按钮的,是视觉设计师。不急忙答应,分析完这个需求背后的因果关系,根据结论来下决策的,是 UXD 设计师。
UXD 设计师收到产品经理这样的需求时,会判断加这个效果的背后意义,包括用户到底需不需要这么强的行动引导。如果这个页面,唯一的作用,就是引导用户去完成这个操作,用户来到这个页面,就是为了点击这个模块。那么对于一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人群,把模块加大的效果,确实是有好处的,能促进最终交易转化的提升,用户还不会反感。但是用户来这个页面,有着自己的预期,有较强的目的性,这个时候把模块做强了,反而是干扰用户的决策,不利于后面的链路转化,影响用户体验的同时,还拉低商业转化效果。
用户真正关心的是他所需要的价值信息,如果你的手段,不能为用户减少他获取信息的成本,提升用户的价值,那么这个手段,本身而言意义就不会太大。与其花精力做这个事情,不如把精力放到更重要、更能影响结果的模块中。
所以 UXD 设计师,一定要懂得去拆解目标的真正需求,找到真正影响结果的关键因子,提供真实有效的策略。因为 UXD 要解决的,始终是产品需求,而不是产品经理的需求。
产品模式好理解,其实就是产品本身与用户发生关系的体现。产品模式的精准度,会直接影响到给用户带来价值的增量。所以产品设计中,小到一个功能按钮,大到整个链路闭环,都需要有着较为清晰的布局。
体验链路跟产品模式,其实也是强相关的。体验链路中的点击率、转化率、漏损跳出率,本身就是产品模式所带来的映射。任何设计方案,没有建立在有效的产品模式之上,那么数据上也不会带来较好的结果。用户不会因为你做的精美界面而买单,只有创造成熟的模式,为用户带来价值跟服务的提升,市场才会买账。 所以 UXD 层面的设计规划,也需要把产品模式考虑进来,从用户的角度,给出相关的打法战略。
UI 与 UXD 不一样的是,UI 不需要参与到产品规划中来,把 UI 做好就很棒了。但 UXD,是需要密切配合 PM,一起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通过手段来找到阶段性的产品目标及打法。
脱离产品的设计规划价值有限,脱离设计规划的产品,同样难以打动人心。产品经理更多的会从商业决策上来提供策略及执行方向,而 UXD 则是在商业产品及用户认知方面是先驱者,更多的是关注让用户如何使用好产品,怎么让用户更加快速便捷地理解产品,并在使用过程中拥有一个愉快的体验。
商业模式,其实更多的偏业务了。著名商业模式创新作家、商业顾问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Alex Osterwälder)提出了商业模式画布(BMC)的概念。
所谓的商业模式,说白了就是产品怎么赚钱,在哪个节点,用什么样的服务和策略收费。没有商业模式的产品没有未来。同样 UXD 设计也是服务于商业,赋能商业在产品层面的增长,拿到利润价值。
作为 UXD,对商业模式可以不精通,但是要有所洞察,有自己的见解。产品是需要赚钱的,只有盈利才能存活下来,你的设计只考虑用户,不考虑赚钱,那么对于企业来讲,就是做公益,影响到整个公司的生产发展。
因此 UXD 的商业策略,就是通过体验链路,在赚钱跟用户之间搭建一个桥梁,提供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通俗来讲,就是通过设计手段,让用户爽的同时,还能把钱给赚了。最起码赚钱的时候,不能太影响到用户体验,让用户反感。
因此对于 UXD 而言,对商业发展策略有所洞察,能在商业策略中融入 UX 思维,你产出的设计结果,才有更广大的市场空间,最终带来的价值才能更大。
互联网迭代的速度非常快,更新换代的周期甚至是以周或者是天来计算的。因此用户需求及市场的反应情况,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一旦产品体验策略未跟上市场发展,那么很容易错失良机,做出来的设计也如同鸡肋,对用户价值有限。
作为 UXD 设计师,必须要对市场用户需求及反应情况有所洞察,对数据有着敏锐的嗅知,能根据现有市场的表现,及时地调整体验策略。包括不断提出对产品优化建议改进的方向,配合 PM 对版本进行迭代优化跟进,对未来趋势有所规划。
也就是除了预判未来,UXD 设计师还可以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创造未来。UXD 设计师可以通过设计创新,主动去创造变化,做到无中生有。这个无中生有,指的是发现机会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就是说,UXD 设计师是可以做到主动挖掘现有体验链路中的问题,并阶段性的推动某个项目落地,拿到实质性的成果的。他们往往能利用设计手段反向驱动产品及运营侧,达到裂变式的价值增长。
UXD 设计不简单,比 UI 设计师要更费脑,更费神。除了要深耕好设计这一块田地,还需要观察别人的田是怎么耕种的,包括可能会影响到的各方面的利益。所以想做 UXD 的同学,一定要把自己设计这块田做扎实了,再去想其它的。
随着行业的发展,UXD 一定是大势所驱,因为用户操作产品的固定习惯、固定心智已经养成了,表现层已经不会有太大的发挥空间。打破现有样式,去创造一种新的形式,反而不能被用户所接受,用户需要花更多的成本来接受你定的规则。因此用户一旦养成心智后,最好的设计,就是与用户的心智相匹配,让用户觉得,这个东西本来就应该长这样,我就应该这样操作。
一旦用户的心智成熟到这个阶段,那么未来,纯 UI 设计师完全可以被自动化工具所替代。一个功能,只需要把 UI 部分的组件进行拼凑,模板化稍微改一改,那么视觉部分就完成了。更甚者,像 AlphaGo 这样的智能机器人,完全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去自动生产 UI 了。
流水线可以被工具取缔掉,但最终不能被取缔掉的,是人的思维。多思考、多沉淀、多总结,是能一直保持核心竞争力的。
这里再送一份阿里设计师的实战案例:
如何转型UXD?来看阿里设计师的实战经验!
1688淘工厂业务它承担着连接新零售背后的新制造,以柔性供应链、以销定产为发展方向,左边连接全球设计,右边连接千万中小品牌,用数据优化的在线加工定制的业务,为千万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多元化多行业的加工定制、商品贴牌等供应链需求的服务平台。
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UX小学」